
在90年代,中国开始引进苏式战机股票配资怎么个流程,尤其是苏27系列,为的是提高空军的现代化水平,提升作战能力。通过从俄罗斯进口的70多架苏27战机,以及随后的苏30系列战机(约100架),中国逐渐加强了空军的战斗力。到1998年,中国从俄罗斯引进了苏27的生产线,并开始生产自己的版本——歼11A。
随着技术的进步,中国在2005年后逐步推出了多个型号的歼11系列,包括歼11B、歼11BS、歼15、歼16等。中国的国产侧卫家族开始成型,逐渐独立于俄罗斯的侧卫家族,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战机发展体系。
此外,俄罗斯的苏35战机是从苏27系列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一款四代半重型战机,主要用于制空作战。2014年,俄罗斯空军开始装备苏35战机,成为其制空主力,并向中国等多个国家出口。中国在2014年与俄罗斯签署合同,引进了24架苏35S战机,至2016年陆续交付。
展开剩余72%那么,中国为什么要引进苏35呢?在2014年时,解放军空军主力仍是歼10A和歼11B,苏35战机在当时是空战能力最强的机型,尤其是搭载的117S发动机,成为中国航空工业在发动机技术上突破的关键。那时,苏35的引进确实提升了空军的作战能力,但仅仅过了1年多,随着歼16、歼10C和歼20的相继定型,中国空军的战斗力迅速提升,苏35战机的作用逐渐被削弱。
到了2016年,歼16、歼10C、歼20等新型战机相继装备部队,迅速取代了苏35的空战地位,特别是在对抗演习中,苏35经常被歼16和歼10C“击落”。这意味着,苏35逐渐退位,让贤给新一代战机。
然而,苏35系列战机目前仍然是俄罗斯空军的主力之一,尽管它的服役时间相对较短,但面对新型战机的竞争,其地位变得有些尴尬。2025年以后,苏35的任务可能会发生转变,主要负责执行驱逐、警告、警戒等任务,因其出色的机动性和较长的作战半径,适合这些任务。此外,由于其采用了俄罗斯的电子系统和雷达,能够有效防止被对方侦测,因此仍然有其独特的优势。
对于中国空军而言,苏35战机可以在一些非核心任务中发挥作用,担任“磨刀石”的角色,或负责驱逐外来战机和舰艇等。尽管如此,歼20和歼35系列战机将继续担当制空主力的重任。
关于苏35的未来,是否需要进行升级改进,答案是肯定的。技术的提升,尤其是在俄制雷达和航电系统上的改进是必要的,但这需要考虑到俄罗斯不愿意提供源代码的问题。中国虽然曾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苏27和苏30的源代码,但苏35的技术升级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。
总的来说,尽管苏35战机的角色已发生变化,但它仍然在中国空军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。随着中国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,苏35的使用方式将会更加灵活,可能更多地承担辅助性和防御性任务,直到其逐步退役。
发布于:天津市五五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